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周泽中
11月20日晚,“2025中国文学盛典·儿童文学奖之夜”在长沙举办,为获得第十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18部(篇)获奖作品颁奖。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创立于1986年,每四年评选一次,分小说、诗歌、童话、科幻文学、儿童绘本、青年作者短篇佳作奖等类别,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最高荣誉。
这场盛典的独特之处,在于它让文学走出了书斋。当庄重的颁奖典礼遇上活泼的电视语言,当深沉的文学思考化作灵动的舞台呈现,儿童文学以最直接的方式抵达了每一个渴望故事的心灵。特别是在《陪我长大的朋友》音乐秀中,黑猫警长、哪吒、孙悟空等经典角色集体亮相,不仅让80后、90后“泪目”,更在代际之间完成了一场充满想象力的交接。那些曾温暖我们童年的光影,仍在为新一代点亮前行的路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多元化的题材,让孩子们既能从中找到共鸣,又拓展了梦想空间。19位获奖作家依次登台,让观众看到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多元生态:童子的诗集《我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了》,怀揣童心探求生命的有限与无穷;慈琪的《外婆变成了麻猫》,用轻盈的奇思编织起关于陪伴的永恒命题;贾煜的《改造天才》,则通过科幻叩问科技时代的人性坚守。这些作品体裁各异,却共同致力于守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,为他们提供情感出口与思考空间。
更令人欣喜的是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日益成为儿童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。《器成千年》让三星堆文明在童话语境中重焕生机,《妈妈的剪影》将剪纸技艺与现代绘本完美融合,《守护神》则让敦煌壁画的守护故事跃然纸上——这些作品的成功,证明传统不是沉重的包袱,而是可以轻盈飞翔的翅膀。未来的文学创作,可以从这些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,探寻出更加丰富多维的文化表达方式。
整场盛典犹如一条“时光隧道”,串联起不同年代的文学记忆。从经典形象到新锐作品,一代代创作者对“讲好中国故事”的追求矢志不渝。我们愈发确信:中国文学能够用故事搭建起通往未来的桥梁,让每一代人都能在文学的璀璨星空下,发光发热。
责编:肖秀芬
一审:詹娉俏
二审:唐能
三审:文凤雏
来源: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








